我院教师受邀参加长篇小说《蜀河口》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188金宝搏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3日 阅读次数:

1111日由安康市文联、旬阳市宣传部主办,旬阳市文联、旬阳市蜀河镇党委政府承办的长篇小说《蜀河口》研讨会在蜀河古镇顺利进行,安康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李春平教授主持会议,我院教师戴承元教授、杨明贵副教授、安康市评协秘书长侯红艳老师、曹刚副教授、崔德全博士、谭诗民副教授、胡少山老师等7名教师受邀参加此次研讨,并作主题发言,此外还有旬阳市委宣传部、蜀河镇政府、安康、旬阳两地的文学创作者共30余人参会。



《蜀河口》是由旬阳籍作家马伯友和杨才琎合著,近70万字,是一部书写民国时期蜀河古镇历史变迁的长篇小说,故事跌沓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情节一波三折,是近年来陕南地域书写的佳作。

戴承元以《蜀河有幸遇知音》为题,提出《蜀河口》是第一部全景式地再现蜀河口的山水自然、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长篇小说,是大著述,小说主题鲜明宏大,叙事细致周详,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不足之处在于虚构想象不够、民俗描写冗长、叙事节奏缓慢。杨明贵认为这部小说人物塑造立体多面,展现了一群善恶相间的杂色调人物群像,具有极高的思想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建议借鉴章回体手法为每一章节选取题目。侯红艳以《<蜀河口>方言运用的美学意蕴》为题重点关注了这部小说中的方言书写,分析其在展现地域文化特征和“陌生化”表达效果的美学意蕴。曹刚以《地方性写作的可能与限度》为题,认为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描写蜀河这一有限地理空间的地域性文学作品,而是具有向内“深描”蜀河口历史传统、人际交往、饮食习惯、服饰特征、思维方式等民族志处理。崔德全以《旧航道与新征程》为题对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个体命运与社会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谭诗民把《蜀河口》比喻为家乡菜、摇篮曲、纪录片,认为小说是一部乡土史、融合史、兴衰史,同时也指出小说中存在心理描写欠缺,人物思想性格转换太快等可供改进之处。胡少山以《乡土小说历史叙事的重要收获》为题,指出小说是丰富精彩的日常生活的呈现、是“赤子之心书乡愁”的一曲家乡赞歌,小说文本的叙事节奏波澜不惊,尤其是对那如诗如画的优美景物和充满人情味的风俗民情的描绘让人对蜀河口充满着神往。我院教师在主题发言过程中,评论视角多元,不同观点之间相互碰撞,将此次研讨会的气氛推向高潮,会后受到两位作者及与会其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我院教师多次参与由地方政府、文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地方作家作品研讨,发挥学院理论高地与知识前沿的学术特点,为地方文化部门建言建策,积极服务地方,宣传地方文化,也受到相关主办方的一致好评。



 

撰稿/图片提供/曹刚  审核/杨运庚  发布/崔瑜